
【暑期“三下乡”】一脉匠心:走进非遗匠人,探访非遗之美——数理与金融学院学子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
发布人:赵静云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次数:31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积极响应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号召,传承安徽省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学子文化自信,数理与金融学院“一脉匠心:走进非遗匠人,探访非遗之美”社会实践团队、“墨梅花”——访非遗匠人,焕铁画新韵团百花志愿服务团队前往宣城市、合肥市、淮北市开展非遗线下体验访谈活动,参观体验非遗制作流程,对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聆听匠人故事,感悟非遗精神。 宣城泾县:千载纸魂淬水火 在宣纸故乡泾县,团队成员统计232班金雨萱、洪凌雲前往宣城市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进行参观体验,宣纸制作整个生产过程需要108道工序,团队成员体验捞纸等关键流程。并对宣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息发进行访谈。拥有38年工龄的他,在雾气蒸腾的纸坊中揭开宣纸制作的奥秘:“从青檀皮到成品需三年光阴、108道工序,光原材料加工就要8~10年。”面对传承困境,汪息发坦言:“现在愿学晒纸的年轻人少了,但宣纸不该活在博物馆里。”寄语青年学子,他说:“一是做好你的专业,二是要有正能量,三是做事情要坚持。” 庐江黄屯:麦香烙刻烟火印记 在庐江县黄屯老街的百年砖炉前,合肥庐江县特色小吃黄屯大饼制作者陈道荣向金融231班王悦揭开大饼制作密码。“面胚要现炒现揉,这是黄屯饼香的关键!”炭火跃动中,团队成员感受特色技艺的独特魅力。当被问及传承困境,这位从小吃饼长大的老师傅轻拍砖炉:“许多年轻人连黄屯大饼的名字都没听过,希望更多人知道黄屯大饼,多多宣传。” 淮北相山:汉风石韵拓古今 在淮北市濉溪县榕寳阁工作室,80后传承人朱厚强向团队介绍:“木版画早不是年节专属!”他抄起糖梨木板演示套色绝技——先阴刻哪吒轮廓,再阳刻混天绫火纹,一套《潮玩哪吒》要刻5块色版,让非遗变身潮流装饰。“过去靠春节吃饭,如今靠创新破局!”芜湖市“青春‘铸’铁画”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统计241刘昕娴体验拓印时屡屡晕墨,朱厚强笑着点拨:“鬃刷叩纸要‘三轻三重’,墨色才能透而不洇。”对于青年,他表示:“希望各位同学更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和记忆,并且传承下去!”团队成员还在周围发放宣传单页,旨在让更多人有兴趣了解安徽省优秀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传承和宣传非遗文化是守护我们文化命脉、赓续民族精神的时代使命,数理与金融学院将持续推进非遗文化探索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坚定文化自信,让青年力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创新。 (文:徐雯婷、邓玉良图:实践团队;编辑:汤建文预审:程安琪审核:彭海燕) |
安徽工程大学学工部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