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强不息 筑梦青春”2024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示(二十五) |
发布人:柏杨 发布时间:2025-05-07 浏览次数:10 |
徐宁静,女,汉族,共青团员,2005年3月出生,外国语学院英语232班学生。大学期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院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部委员,获校首届“诗画何湾杯”三等奖、第十三届校园安全知识竞赛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演讲比赛三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三等奖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人生格言:心怀希望,用点滴努力书写平凡日子。 思想启迪,心怀暖阳向光明 家庭的困境曾让徐宁静有过迷茫,但身边人伸出的援手,让她深感温暖,也促使她想要变得更好。在思想方面,她参加外国语学院第七期青马班学院培训以及第二十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过程中,她认真听讲,用心记录,课后也会与同学交流心得。顺利结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她更是时刻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主动关注身边与国家之事,踊跃参与校、班活动传递正能量,她坚信哪怕只是微小的举动,也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希望的光芒在周围不断蔓延,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笃学深耕,勤勉耕耘筑希望 面对家庭情况,徐宁静明白学习是自己改变现状、回馈他人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学习上,她一直保持着认真的态度。课堂上,她专注地听讲。课余时间,图书馆是她常去的地方,她会在那复习功课、拓展知识面,为各类学科竞赛做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付出有了相应的回报,学业成绩班级排名第六,综合测评班级排名第四的成绩就是证明。在学科竞赛中,她也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像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演讲比赛里,她凭借日常积累的知识和练习,用比较流畅的表达讲述中国故事,获得了三等奖;在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中,她通过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取得了三等奖;还有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比赛中,也凭借自身的努力拿到了优秀奖。这些成绩对她来说,是肯定也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感恩奉献,践行责任展担当 因为体会过他人帮助的珍贵,徐宁静决定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全国大学生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活动中,她报名成为志愿者,负责对接一位甘肃的小学生。每次辅导,她都尽力把内容讲清楚,有时候孩子理解慢一点,她也不急躁,耐心地换方法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提升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能为他人带来改变,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明白了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即使一个人的力量有些微薄,但社会共同的进步,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必不可少。她还多次参与外国语学院“玫瑰花”“龙骨花”志愿服务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她跟着团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孩子们送学习用品、组织简单的学习活动等。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觉得辛苦也值得,也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机会。她的志愿汇时长达到了100多个小时,这每一小时都承载着她在社会实践中的付出与收获。 尽责尽责,诚心付出赢认可 在工作方面,徐宁静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项任务。担任院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部委员时,她对待工作任务认真完成,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了良好。担任外国语学院“龙骨花”“玫瑰花”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多次参与组织开展活动,促成活动顺利开展。在班级担任组织委员,她配合其他班委处理班级事务,在日常事务管理中,也能和同学们沟通好,耐心处理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她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也为她继续做好工作筑牢了信心之基,为它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激励着她在未来工作中不断前行,持续发光发热。 徐宁静就是这样,始终心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坚信生活是阳光灿烂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平凡的日子也是仅独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独一无二。她凭借着日复一日的点滴努力,在生活的平凡日子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师长点评:该同学自入校以来,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秀,给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与同学友好相处,为人忠厚老实,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工作上作为组织委员,为班集体建设献策献计,受到师生好评。该同学积极进取,态度端正,积极参与校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我,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辅导员:许丽媛) (文/图:外国语学院;编辑:柏杨;预审:杜松涛;审核:黄炜) |
安徽工程大学学工部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