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工作案例展示】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体系实践路径探析 |
发布人:赵静云 发布时间:2022-03-03 浏览次数:2052 |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0月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提到“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朋辈互助教育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自上而下的教育理念,注重同龄人之间在兴趣爱好、自我认知、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共鸣,能够更好地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载体。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意义深远。 一、案例概述 依托学生党支部成立“朋辈互助示范中心”(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站),建立老党员与新党员,高年级党员与低年级党员,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同学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的作用,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引导学生党员自觉亮身份、立标尺、树形象,实现联系常态化,互助常态化。通过“朋辈互助示范中心”为普通学生提供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做好坚定理想信念的示范、学习风气浓厚的示范、安全卫生稳定的示范、和谐文明向上的示范,使学生党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接受教育,提高素质,锤炼党性,以实现“新老互动、导人育己、共同进步”的培养目标。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平台载体,创立典型示范,着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标杆效应”,着力做好新时代新青年朋辈互助教育的工作平台。 二、案例分析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群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而在学生党支部中不乏成才追求强烈的大学生,出于升学或就业需要而争取入党,入党动机有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倾向,党员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并未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入党后的继续教育不足。当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中已经形成固有的距离感,实效性总体不强,大学生迫切希望能从更贴近自己的朋辈中获得理解和支持,重新建立密切、牢固的社会支持系统,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心理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共识。鉴于此,依托学生党支部展开朋辈互助教育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生朋辈互助教育是一种自发的组织形式,在组织内部实现互相正向影响,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自我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这种激发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提升的教育形式,不仅具有思想上的引领作用,而且在行为上也能够起到规范作用。将大学生朋辈互助教育引用到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事实上是“主体对客体的教育”向“主体间教育”的转化,打破了二元对立、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体的局限性,让大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既是教育的客体,也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中成为教育者,发挥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 三、实践育人措施及效果 (一)成立“朋辈互助示范中心”,构建朋辈互助教育平台 1.分析支部工作现状,找准朋辈教育切入点 采用问卷调查、群众座谈会、党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调研学生党员入党后续教育现状,了解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现实表现的意见建议,形成调查报告,明确整改方向。 2.优化支部组织设置,建立朋辈教育工作机制 实施“专业垂直党支部”设置模式,打通支部学生党员纵向联络环节;支部结对新生班级,党员联系学生宿舍;指派优秀高年级党员做组长,设立党员示范岗,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建立起党员之间,党员与团员之间的互助关系,延伸支部工作触角。 3.成立“朋辈互助示范中心”,拓宽支部工作新载体 中心由学院党委指导,学院党委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直接参与,支部党员为主体,通过理论组、宣教组、实践组、考核管理组等不同工作小组,创造朋辈互助教育工作条件,引导学生党员发挥朋辈互助和榜样示范作用。 (二)紧扣“分享•帮助•服务”主题,落实朋辈互助教育实践 1.以“五个一”“三项实践”遴选培养朋辈互助示范人选 从“五个一”(读一本好书、听一场报告、过一次组织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更新一篇党员微博)和“三项实践”(入党答辩汇报、学生组织挂职锻炼、社会实践)中综合考察学生党员理论和实践素养,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或研究生党员,作为朋辈互助教育示范人选。 2.设岗定责,全面开展朋辈互助教育工作 支部设立“朋辈服务示范岗”,倡导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百时奉献”,培养党员宗旨意识。根据党员特长成立学习、生活、心理朋辈互助组。学习互助组深入班级组织开展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活动,与学困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生活互助组带领同学做好宿舍安全、卫生和文化各项工作,争做模范宿舍;心理互助组开展朋辈心理援助工作,给予特殊人群心理关注、疏导和支持,提高学生心理自助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3.逐级培养,精心打造朋辈互助教育队伍 支部从互助组成员中选拔部分优秀党员作为朋辈政治导生,负责带一名或几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传帮带,注重平时的培养与督促,突出朋辈在理想信念上的引领作用和实践中的示范作用。支部从政治导生中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或研究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班级的朋辈辅导员,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朋辈党团员互动辐射,共同成长。 (三)“一考四评”目标管理方式,保障朋辈互助教育实效1.“一考”即示范中心工作考核 通过工作检查、学生座谈会、工作交流会等形式,每位党员汇报交流互助示范活动的开展情况。将工作情况记入《学生党员培养档案》,作为党员考核、转正、评优依据。 2.“四评”即个人自评、帮扶对象评议、支部评议、党委评议 党员每学期填写上交个人工作汇报表开展自评,帮扶对象评议以帮扶目标的实现情况为衡量标准,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互评,学院党委综合评议。 3.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新闻宣传,发挥朋辈互助教育的示范效应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宣传优秀学生党员事迹,并进行物质精神奖励表彰,建立良性激励考核机制,真正做到了落实党员个体责任,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党员带团员,朋辈互助共振辐射,增强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持续发挥学生支部党员群体示范效应。 四、实践育人反思与启示 (一)加强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体系的组织建构,提高朋辈互助的自我组织性 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体系的建构要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原则,既要考虑到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也要满足学生多层次的成长需求。第一,在组织体系上,要重视顶层设计,集中统领、分散覆盖。设立专业的朋辈互助指导机构,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统一组织、管理和引导,保障整个体系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运行的有序性;建立“年级-专业-班级-宿舍”四级互助基层组织,搭建开放式、立体化、多维度的朋辈互助教育网络,保障整个体系组织的全面性和运行的灵活性。第二,在组织结构上,要坚持纵横结合的原则,既保证学院、专业、班级间的横向延展性,又要保证年级间的纵向深入性。第三,在成员构成上,要坚持主次互补的组成原则,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又要积极吸纳有益的成分作为补充,保障整个体系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第四,在组建形式上,要坚持计划性和自发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搭建朋辈互助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建立起基础的朋辈互助教育组织节点,另一方面要尊重和关注学生自发组建的“民间非正式组织”,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和正向影响,为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体系的建构提供强大支撑力量。 (二)完善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提升朋辈互助的实效性 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体系的运行要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原则,既要依循高校教育的普遍规律,也要符合朋辈教育的特殊规律。第一,在朋辈互助成员的选树和配对上,要注意榜样人物的树立忌完美化和神化,有缺点、接地气的朋辈才能真正被大学生所接纳和认可,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要注意将学生的主观意愿和职能角色需求相结合,既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确保组织活力的前提下实现组织整体优化。第二,在朋辈互助关系的建立和巩固上,要注意尊重朋辈间平等、信任、自由的关系特点,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互助伙伴,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建立互助关系,协调和帮助学生利用和经营合作关系实现教育目标。第三,在朋辈互助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要注意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互助内容上要避免绝对化、空洞化,新颖有趣的内容更容易成为朋辈之间的话题焦点,才能促进大学生间思想上的碰撞和共鸣;互助活动设置上要避免程序化、形式化,宽松自由的活动过程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在朋辈互助氛围的营造和渲染上,要注意将有意塑造和自然形成有机结合起来,在借助朋辈互助自然辐射的教育机能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设定好的教育内容介入渗透到朋辈互助行为中,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塑造和影响。 (三)强化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成果的巩固再利用,扩大朋辈互助的影响力 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成果的巩固再利用要遵循全面性、可持续性原则,既要注重知识的转化和技能的锻炼,也要兼顾经验的迁移和智慧的繁衍。第一,在朋辈互助质量监督上,要坚持朋辈督导、靶向定位的原则,让大学生在朋辈互助关系中自我督导、互为督导,自主寻找契合点和共振点,完成探索-反思-修正-再探索的闭环自我调整过程,真正实现自助助人。第二,在朋辈互助成果评价上,要坚持全面性和客观性原则,既要考察施助方所发挥的作用,也要评估受助方受到的影响;既要衡量互助合作中定向的影响力,也要估算其所派生、辐射的范围,让互助双方及时动态调整互助关系和互助行为。第三,在朋辈互助成果再利用和扩大上,要坚持适用性和实用性原则,既要遵循朋辈互助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同理性和规律性,将学生党支部朋辈互助教育中提炼的有益经验迁移到其他工作体系中,帮助大学生实现技能迁移、方法转化,收获自我支持、自我调整、自我成长的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
安徽工程大学学工部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