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工作案例展示】从“学困”变“优生”,“焦点解决”助力学生蜕变
发布人:赵静云  发布时间:2022-02-25   浏览次数:1947


 一、案例概述

 张同学,男,90后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上缺乏他人督促,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旷课,课堂走神、玩手机睡觉,最终造成多门考试不及格,学业警告。由于学习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失去学习信心,感到迷茫。

 二、案例分析

 经过与学生约谈、同学访谈、家长交谈,分析造成该生学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目标缺失、学习兴趣不足

 高中三年寒窗苦读是目标性极强的一段学习历程,就是为了考大学;但进入大学阶段后,学习专业性强,自由度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喜好,发展不同方面。但有些学生还在习惯于高中被牵着走的模式,到了要自己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无所适从,未建立好学习目标,对未来产生迷茫,失去学习兴趣。高考失利,欲准备复读二战,但最终进入普通高校,选择父亲所在的纺织行业,父母打算毕业之后安排到家族企业工作。张同学自认失败,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与意义。

(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有效管理

 高中有家长、班主任时刻陪在身边督促着自身的行为,但在大学任何事情都要亲自践行把关。这就导致像张同学这样的一些从来没有独立生活过的学生丧失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出现过度沉迷游戏、在学习中投机取巧等现象,进而造成学业困难。



 三、解决方案——“焦点解决”模式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焦点解决”模式强调以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寻找个案的成功经验,逐渐由小变化积累成为大变化的一个心理治疗技术,近年来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较广泛。它的四个关注点在于梦想(Dream)、优势(Strength)、当下(Now)、行动(Act)。

(一)设计学生的Dream,面向未来畅想人生

 现在的张同学对未来仍是迷茫的。他讲到:“从小到大的学习都是在父母的管教下为考大学而学,现在考上大学了却不知为何去学。”针对他的迷茫,与他首先进行了一场“生涯幻游”,让他自我探寻未来想过的人生是怎样的。在他有了“喜欢做实验,未来想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梦想后,与他又详细制定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每个阶段性目标都一一梳理。张同学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学习有了意义,学习是为了自己的科研梦想能够顺利实现。

(二)挖掘学生的Strength,抓住闪光点塑造信心

 挖掘个人价值要遵循“锅炉效应”,即发现优势,猛烧优势那壶水。通过对张同学的深入了解,发现他的英语口语较出色,曾参加过新生杯英语口语大赛,这就找到了让张同学重拾信心的突破点。组织了班级英语早读活动,安排张同学每天带领同学进行口语训练。四六级考试在即,让张同学组织班级同学英语打卡,考前模拟等备考活动。一学期下来,张同学渐渐找回了自信心,原本花在寝室打游戏的时间转为了用于对班级英语早读资料的整理。他自信地说到:“打游戏是为了打发空虚无聊的时间,现在有了自己想做好英语口语早读活动这个事情,空虚无聊的时间没有了,打游戏也就不需要了。”

(三)探讨学生的Now,进行自我、职业认知

 找到目标和自信心后的张同学,还需要对自我和职业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这时候刚迈入大三的他来到了考研还是找工作的分岔路选择。他接到一项任务,就是提前去校园秋季招聘会上走走看看,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各行各业对人才有怎样的需求,自己是否已达到他们的要求。招聘会上回来后,他发现当前本科阶段的学习还不足以应对高层次领域招聘岗位的研究工作要求。这就迫使他要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增强自身的科研水平,从而提升未来的职业发展竞争力。他有了下一阶段的决定,就是加入考研大军。

(四)规划学生的Act,争做行动上的巨人

 与张同学一起制定了”考研计划行动表”,每天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在考研复习室里,他感觉大家都特别拼,都想要上岸,那自己也不能落下。2021年,张同学顺利考上了心仪学校的研究生,他回顾了自己从一名留级生到一名研究生整个过程,最大的启发就是学会了每天都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马上行动去完成。这个习惯也保留到了现在的研究生阶段,他讲到:“考研的时候给自己定,每天看多少书做多少题,然后都会完成。现在做实验也一样,每周规划实验内容,并付诸行动。这样一来,当你完成每个计划时会有自我满足感。”

 四、案例效果——“学困”变“优生”,成效喜人

 经过“焦点解决”式的教育引导,激发了张同学的自主发展行动力。张同学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顺利通过大学期间所有课程,获得学业进步奖学金,并成功考取了全日制研究生。他也从一名被帮扶的对象,发展成了一名主动帮助学弟学妹学习英语、分享考研复习经验的帮扶者。

 五、案例启示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学业困难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一个深层原因是缺乏远大的理想。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建设祖国的理想相统一,激发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同时配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未来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 构建学业预警体系

 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探索和构建学业困难生分级预警机制,将学业困难生按不同的层级予以划分建立学业困难生分级档案。对学业不足的学生进行跟进帮扶。同时根据不同等级困难的特点实施侧重点不同的帮扶措施,提高帮扶的效果。

(三)不断强化自主发展行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对于学困生也不例外。辅导员应抓住每一个挖掘契机,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帮助学困生,促成有效转化。面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思想走在前、行动老落后”的现象,辅导员要不断强化他们的自主发展行动力。可通过详细制定学习行动计划,完成“目标”与“行动”检视清单,让目标不停留在规划纸上,而是落实于实际行动之中。

(四)正确进行全方位认知

 人生职业理想是学生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学困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就会自主地开始规划学习和实践,激发自主发展能动性。辅导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困生找准自身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全方位评估,带领他们充分认识职业的就业趋势、行业现状、工作内容等,抓住就业机遇,树立就业观念,提高学困生的就业应对能力。

  1. 搭建自我实现平台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求,是指个体向上发展和充分运用自身才能、品质、能力倾向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知识储备多、有想法且表现欲强,对于自我实现有更深的渴望。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搭建各类平台,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团学活动、社会调研等活动,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各类专业化平台的搭建,提供学生锻炼、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对增强自身信心与个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改善社会支持系统

 大多数学业困难学生往往伴随着消极负面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学中认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际问题”。从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等人际关系着手,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起源,对症下药。来自身边人的支持活动,能让学业困难者获得肯定、关怀、尊重、信任,构筑抵御心理问题的支持网络,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满意度,提高整体自信心和调整良好的情绪状态。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为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提供更多绚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