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工作案例展示】以竞赛之舟促学生远航
发布人:赵静云  发布时间:2022-02-22   浏览次数:1370

学科竞赛既是系统性地培养和检验学生能力的一种可靠途径,也可以是高校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动以赛育人的有效方法。一个好的竞赛既体现知识创新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个人及团队智慧综合化的结果。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好的学科竞赛,不仅能提升其学习能力,也能在实践中产生育人好时机,磨砺学生好品格。

一、案例概述

张同学,大一时高数成绩很好,几乎每次月考满分,但几乎不参加任何竞赛活动,辅导员找他来沟通,说只想学习,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觉得也没有多大意义。

代同学,是一位非常努力的学生,从大一开始积极参加每一项活动,在班级中很活跃,大一也顺利进入了学院的电子协会,但是反映很少有机会参加比赛,因为大多时候竞赛都是高年级的学长在主导,自己只能帮帮忙,长时间没有收获,感觉有点泄气。

江同学,在高中的时候,偶然间从BUP主那儿看到了与数学建模有关的一个视频,觉得很有意思,进入大学后,立即加入了学校的建模协会,有一次他向辅导员请假,说需要一晚上写论文,问学校里有没有可以24小时学习的地方。

王同学,做事目的性很强,大一参加了一次数学建模竞赛,但是由于所在队伍对比赛的规则不够了解,最后论文没有提交成功,参赛判定失败,之后参加活动变得更有目的性,不能获奖的比赛几乎不再参加。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溯源

张同学的问题,是当前在高校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学生由于认知的局限性、个性问题、比赛宣传等原因,对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不强,学生竞赛潜力未能充分发掘。

代同学的问题,主要是当前高校竞赛里面的另一个问题,学科竞赛队伍成果转化主要在高年级,对低年级的同学来说,长时间没有成果就会失去兴趣,竞赛积极性下降。

江同学的问题,主要源于缺乏好的平台和引导,虽然加入了相应的协会,但是并没有得到好的指导,协会里大多数学生在主导,自己能依靠的外力不足,比赛缺指导,缺场地。

王同学,是目前高校中对于参加竞赛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功利心太强,参加竞赛大多是源于学时,源于评奖评优加分,奔着拿奖学金。

(二)痛点解决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理性选择。让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适应当下及今后的社会发展趋势,于己是塑造自我,于社会和国家是输送人才。所以,针对以上几位同学的情况,必须要让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依托学科专业特色、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提供服务。

三、实践育人措施及效果

(一)育人措施

1.舒解困惑

在张同学的问题上,给他讲解学科竞赛的意义,谈到学习成绩再好,也只是理论知识的部分掌握,竞赛是一个全面提升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参与竞赛,并肯定他参与竞赛本身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

在代同学的问题上,从协会培养人的角度入手,谈高年级同学是竞赛主力是比较正常的,因为竞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去学习,队友之间也需要时间磨合,低年级阶段沉下心来学习,与队友磨合,在到高年级时才能更好地发挥。

2.规范行为

对于王同学的问题,主要通过引导他正确认识比赛的得失入手,谈到好的竞赛需要投入很多的心力,同时努力方向和信息获取渠道都很重要,不要将结果置于努力前面,应该把竞赛的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做好,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结果。竞赛的目的也不在出成绩上,这个过程是应是塑造更好自我的时机。

3.关怀投入

江同学已有一定的建模知识,对建模的认知也比较准确,

他目前缺乏的主要是竞赛空间和更好的专业指导,于是主动联系学院的领导,从学院借一间专门的可供学生参加竞赛的实验室,并联系学院内有带建模团队经验的任课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导师团队人脉网,找到以前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一对一指导。

4.建立135N机制

1是指一个目的:竞赛育人。从思想上引领学生提高认识,了解参加竞赛的目的是自我提升,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力及心理的成长。

3是指三个场所:教室、实验室、寝室,在教室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加强思想引导,举办对应的竞赛分享会,主题讲座进行竞赛宣传动员。在实验室,专业导师、高年级学长对参加竞赛的同学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培训。在寝室,在宿舍搬迁时,辅导员尽量安排有竞赛需求的同学同住,为其提供讨论及竞赛空间。

5是指五个方面:理论知识、模型方法、专业互助、软件工具、论文写作。以学生参加的数学建模为例,一鼓励学生重视理论学习,尤其是数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的掌握,着重动员高数成绩较好同学参赛。二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模型。在竞赛前让高年级建模经验同学指导学生快速学习相关模型。三鼓励不同专业同学组队,提升团队综合能力。四建议学生多学习软件相关知识,尤其是掌握Matlab、Python、Lingo等数学建模求解工具。五从获奖的论文入手,学习排版和写作思路。建模中最重要一环节就是论文的呈现,鼓励学生多看优秀的竞赛论文,了解作者研究的问题背景、建模方法、求解方式。

N指多元化参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别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学科竞赛,数学建模方面,鼓励学生参加挑战赛、五一联赛、校内赛、亚太赛、小美赛等比赛。在电子协会的同学,鼓励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门子过程控制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等。

(二)育人效果

1.以赛促学

经过一年的竞赛的历练,张同学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等奖,成绩名列专业第三,获合力奖学金、三好学生。江同学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十四届“认证杯”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获合力奖学金。代同学班级成绩第一,专业第五,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王同学也获得校级奖学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强,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能力显著提升,参与竞赛的同学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都得到了更好的夯实和拓展。

2.以赛促交

竞赛也是一种传承,尤其是对于一个学院来说,高年级的逐渐走向社会,低年级的重新加进来,队伍的不断更新,才能促进不同专业及年级间的良好交流。所以,在该专业辅导员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内该年级孕育了多支固定的数学建模参赛队伍,并形成一种带帮传承风气。

3.以赛育人

竞赛是一个磨砺心智的过程,在参与竞赛中,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执行力,写作能力,通过竞赛,张同学在竞赛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不仅积极参加竞赛,同时主动担起了班级团支书的工作,积极帮助班级建设。代同学学习更为刻苦,并积极主动帮助班级同学,进行学业帮扶,江同学带头组建多支建模队伍,带同学一起参赛。王同学对于竞赛的功利性想法较之前要好很多,愿意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绩。除了以上同学,组建的小队基本都获得了奖项,单个建模比赛获奖人数就有12人,很多同学即使还没有获得好的名次,也表示很有收获,走出了舒适圈,磨砺了心智。

四、实践育人反思与启示

(一)加强引导,拒绝功利

当前学生对于参与竞赛大多抱有功利性的想法,并非完全是为了提升和学习,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继续在思想上加强引导,在评奖评优中也要客观地看待竞赛的加分问题,不能唯竞赛加分论奖,减少学生对于竞赛在评奖评优中的过分关注,从而目的性功利性地参与比赛。

(二)提高认识,寻求助力

辅导员在学生参与竞赛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但通常辅导员由于自身所学专业不同,甚至大多数学文的原因,对理工科学科竞赛不了解,同时作为新进的辅导员在学校没有人脉,无法为学生联系专门的指导老师。所以,辅导员要加深对学科竞赛的认识,关注竞赛项目,多与任课老师联系,多寻找助力,如请求学院或者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帮助。

(三)学会判断,去粗存精

目前,学科竞赛项目琳琅满目,但不是所有的竞赛都适合学生参与,如某些比赛项目只是广告噱头,也未能被学校或行业认可。作为辅导员就需要引导学生擦亮眼睛,学会辨别,参加比赛尽量在官方渠道去报名,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和能力特点,选取适合自身参与的项目。此外,要鼓励学生多与专业老师沟通,听取专业任课老师意见,参与一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意义的比赛。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学科竞赛的实践育人,是培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育辅导员自己的过程,在帮助学生比赛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自身也可以获得很多思考和进步。通过“整合资源”和“以点带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课外实践教育等有用元素融入,才能使竞赛实践育人的成效够辐射更广,影响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