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工作案例展示】关爱空巢老人绽芳华,心暖一方夕阳别样红
发布人:赵静云  发布时间:2022-02-16   浏览次数:1588

一、案例概述

中国人口己经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阶段,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紧迫。伴随芜湖经济发展增速不断加快,极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竹秀社区人口加速流向大城市,空巢老人占比较逐年增长,然而总体的养老政策和基本的养老设施并未跟上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尤其是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逐渐凸显。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如何在大学生的心中内化志愿服务精神,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选取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为案例,一方面突出高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打造一些志愿精品项目,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为更多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常识和精神慰藉。

 二、案例分析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得到全国许多高校的关注,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取得良好成效。针对“空巢老人”现象,学院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竹秀社区“空巢老人”活动,分析和总结了高校有效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情况。
    (一)举手之劳,手留余香
    热浪阵阵闻暑蝉,绿荫廊下汗奏弦,当天的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热。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高温不仅没有浇灭队员们开展活动的热情,还加快了大家前进的步伐。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李xx老人家中。李奶奶家中十分空旷,但令人心酸的是那只有一桌一椅的客厅。很难想象,奶奶是怎样一个人在家时会有多孤单。

 志愿者将看望得水果放下后,便帮助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了不大得房子,整理了仅有的几件家具。随后开始交谈起来,奶奶很健谈,从家里的基本情况到身边的大小琐事,无话不谈,志愿者很快地就和奶奶熟络起来,期间李奶奶欢笑声不断。

 (二)聆听故事,感悟人生

 志愿者第一次敲响潘有树爷爷的家门时,爷爷并不在家。但通过电话得知潘有树爷爷在社区帮助居民修理家电。在潘爷爷回家后,志愿者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荣誉证书。经了解后得知,潘爷爷退休前响应国家号召“文明城市”的建设。在与潘爷爷聊天过程中,了解到潘爷爷过去的志愿服务经历以及对我们大学生的期许,希望我们都可以健康成长,文明做人,正确做事。

  潘爷爷还和我们说,他们这辈的老年人还有个很大的“毛病”,小病不就医大病不及时,生病全靠生活经验和土方法,医疗保健常识严重缺乏,他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总觉得自己身体没啥问题,即使有点问题那也是小问题,很少注意健康。老年人自身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又没有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大多是没出现能感觉到的毛病,就当没发生,这时就需要听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至少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有很大帮助,可以更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人到老年,身体免疫力下降,各组织机构都在老化。这时他们更需要大学生的耐心讲解,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少打针少吃药。尤其针对性的提防心血管病的发作,以及发病后更好的及时治疗,提高安全意识,保障生命。对身边的人也是有好处的,一些小的健康常识、小技巧,都可以告诉家里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有了一些病毒抵抗知识!因此志愿者立即在社区开展了医疗保健常识宣传工作。

    (三)关爱老人,远离落寞

    暑假期间,志愿团同学在社区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一位张爷爷的家中。爷爷一见到我们就露出了很开心的笑容,也很好客,开始和我们说起他的故事,我们也很他分享现在孩子们的趣事,通过这一下午的接触,爷爷给我的感觉是很乐观、友善和充满正能量,很高兴我们能来他家陪他聊天。

    爷爷家中也有很多的荣誉证书和老照片,其中有一项是芜湖市政府办法的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我不禁自叹不如,我认识到要想爷爷一样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最后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爷爷跟我们说:希望我们能常来陪他聊聊天,只是短暂的接触一下午,我感觉爷爷已经把我们当做他的孙子孙女来对待了。我们的聊天让老人的生活充实一些,大家互相交流谈论,也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避免岁数越大越孤单。

    从全国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奉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已经从个别青年的自发行为上升为有组织的志愿行动,活动内容也从单一的简单劳动向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全面铺开,并逐渐向常态化发展。“空巢老人”作为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纷纷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竹秀社区,对“空巢老人”进行帮扶,被评为校“三下乡”优秀志愿团队,得到了新闻媒体的报道。他们的志愿活动是学院和社区合作的成功典型,对其他院校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有一定借鉴意义。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掌握社会经验的有效途径,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应对自身的能力以及条件进行正确认识。现如今的志愿服务领域中,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志愿者认识到仅仅提供目前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远远不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自我兴趣的挖掘也非常重要,更应该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无论志愿服务由何团体组织,抑或由志愿者自发推动,志愿者们都能在其中得到诸多学习的机会,其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有许多是常规课本中所无法触及的。志愿服务工作为志愿者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平台,从多个角度推动了高校志愿者自身的良好发展。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学生思政方面的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鼓励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实践育人措施及效果

    (一)建立学院志愿者与社区深度联系
    学院和社区联合举行“关爱老人”活动。志愿者与社区的“空巢老人”正式对接,建立帮扶对子,让志愿者直接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增强了志愿服务的时效性,定期看望老人,送温暖送文艺送知识等形式。社区需要和学生资源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陆续开展。

    (二)有效把握节日契机
    有效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国庆节”、“母亲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志愿者尤其是党员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大力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节日气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举办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天伦之乐,缓解了老年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苦感觉。
   (三)重视服务效果反馈
   在志愿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及时调整路线。及时召开合作共建座谈会,对志愿工作进行总结,让志愿者切实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阶段性总结让志愿者回顾了志愿服务心路历程,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并且能在总结过去成绩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的志愿活动的开展进行展望。运用以上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不仅提高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而且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服务社会的意识,调动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志愿服务社会的意识。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该院会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为志愿者建立档案、进行服务内容分工、引入激励机制,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科学性、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志愿精神

    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能够端正自身的政治方向、激发自身的友爱、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大学生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未来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大学生志愿服精神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同时志愿服务工作逐步走向日常化、规范化,其育人功能日渐明显。

    四、实践育人反思与启示

   (一) 对志愿服务缺少正确的思想认识

    近年来,志愿活动的重要意义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是学校、社会、大学生仍没有正确对待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充分结合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更没有对志愿服务活动在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交往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有全面认识。部分大学生自身来看,他们参加志愿服务有功利性动机,所以对志愿服务的自愿性、无偿性等特点完全不在意。社会也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作用,觉得开展这些活动都是搞形式,对活动的影响力不太认可。

   (二) 志愿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

    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如果不具备系统的管理体制,将对志愿服务的实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在确保各方面体制机制都健全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志愿服务的作用。一是从高职院校方面来看,仍需要继续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管理机制,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三)志愿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缺少创新

    由于受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影响,高职院校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得不进行创新,只有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得到社会认可的服务活动才能让人接受,也能体现志愿者的价值。志愿内容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涉及范围较广。活动形式上,当前还需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平台进行深入拓展,不断地创新方式方法。虽然在大学生志愿活动中应用了当前的新兴媒介,包括微博、微信等,但是并没有予以充分利用,大多志愿服务活动仍停留在传统层面,形式单一。